前段時間,由于疫情的原因,企業紛紛選擇了進行遠程辦公,于是辦公軟件“釘釘”在這種情況下,下載量首次超越了“微信”,并創下了連續多日APP Store下載量排行第一的優異業績。
那么“釘釘”是誰推出來的呢?
答案是:馬云的阿里巴巴
“釘釘”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這樣優異的業績,并不是因為運氣,而是因為從“釘釘”誕生那天起,就已經瞄準了市場,開始了錯位競爭。
什么是錯位競爭?在李善友的《第二曲線創新》里,提到過這個知識點,即創新有一種思維叫做“錯位競爭法則”。
所謂“錯位”就是在創新企業的技術和市場兩大要素的組合上,與市場上其他的企業達到明顯的不同。
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,就是正面迎戰無法制勝的情況下,發展對方的劣勢成為了自己的優勢,以增強自己的力量。
錯位競爭包括錯位產品競爭、錯位促銷競爭、錯位服務競爭等方方面面。那么如何進行錯位競爭呢?
一、人無我有:找到競爭對手的劣勢錯位競爭的第一個要素就是“人無我有”——找到競爭對手不愿意做的部分,然后從這部分切入,最后像癌細胞一樣瘋狂生長,等到競爭對手反應過來時,競爭對手已經無可救藥。
例如,早期馬云瞄準的市場是社交,于是馬云在2013年建立了移動通信產品“來往”,向當時正處于上升期的“微信”發出了挑戰。然而馬云分這場競爭以失敗告終了,因為馬云做慣了為商家搭建平臺,所以這次建立用戶間社交的平臺產生了嚴重的“水土不服”。
而這場失敗,似乎是必然的。美國營銷大師艾·里斯和杰克·特勞特題為《定位:同質化時代的競爭之道》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:
“任何公司向已經占據了領先位置的巨頭,正面直接發起挑戰,都無望獲得成功。”